短剧“围城”:大厂争相布局,制作方只想逃离
短剧“围城”:大厂争相布局,制作方只想逃离
文 | 眸娱
短剧即将迈入持证上岗阶段。
自今年 4 月起,多地广电主管部门及短剧制作公司收到《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的正式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6 月 1 日起,所有未经审核及备案的微短剧将禁止在网络平台传播。
Deadline 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短短一个多月内让短剧市场再掀波澜。
一方面是,各大平台纷纷加速布局,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
抖音、快手、微信等主要视频平台于 5 月下旬陆续发布了微短剧备案的详细细则;京东平台上也涌现出大量短剧账号,并支持品牌定制剧的一键搜索同款商品功能;360 和小米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招聘短剧制作人才;华为更是推出了专门的短剧 APP,并在会员中心进行测试。即将到来的 618 购物节也成为了短剧市场的狂欢,淘宝携手欧莱雅等品牌推出了多部品牌定制剧,在平台上进行集中推广。
另一方面,作为短剧的实际生产者,短剧制作方们也在积极适应新规,了解并遵守备案审核流程。
有从事短剧商业服务的从业者告诉眸娱,自 4 月新规公布以来,她几乎每天都接到来自不同短剧制作团队的咨询,询问有关短剧审核备案的具体事宜。
" 虽然大部分制作者对此表示关注,毕竟事关饭碗。但也有一部分人问过后,表达了退出的意向。"
没想到正规军来得这么快
" 短剧行业的崛起,其实早于大部分观众的认知。" 北京制片人马涯自 2022 年起便积极投身于短剧制作,他表示,在 2023 年初中文在线推出短剧《招惹》时,业内绝大部分影视公司已关注到短剧市场,并有部分公司在前一年便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
根据中文在线公告显示,短剧项目是该公司在 2021 年内部摸索成立的。2022 年短剧营收超过 3 亿,毛利率达 32%,推广费率 28%。其中,《招惹》作为改编自中文在线旗下小说的短剧,凭借 2000 万分账票房成为 2023 年分账票房的冠军。
尽管影视公司早有布局,但真正推动短剧行业繁荣的,更多是行业内的中小团队。2023 年,短剧市场迅速扩张,企查查数据显示,横店影视相关企业数量从年初的 3101 家增长至 9 月底的 3350 家。广电总局备案的短剧数量也从 2 月的 39 部增长至 8 月的 401 部,增长接近十倍。
"这是备案的,多的是没备案的短剧。" 马涯告诉眸娱,他和许多制作团队很早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拼 " 卷 " 的行业。制作团队必须不断压缩制作周期和成本,用省出来的钱再拍一部,才能多争取一个爆款的可能。
"5 点没收工的我,收到了明早 8 点的工作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天天备着速效救心丸。"
尽管短剧行业的工作节奏紧张且辛苦,但有两个主要因素激励着从业者坚持下去。
首先,草莽阶段的短剧市场天天都有爆款的新皇登基,这些活生生的成功案例就在身边," 一夜暴富 " 的故事激发了大部分从业者的希望。
其次,此前网络大电影发展的历程为他们提供了参考,包括马涯在内的众多从业者认为野蛮生长的阶段将会持续,有足够的机会实现盈利。
在网络大电影诞生之初,和短剧一样属于网络视听时代的新生事物。各大平台通过补贴鼓励第三方创作,为中小团队提供了盈利的可能。
" 那会的团队才是真正的草台班子,很多都不是影视行业的人,干婚纱摄影的都有。" 这种 " 降维打击 " 是马涯等团队自信能打造出爆款的底气所在。
但他们很快发现,在新的短剧市场,真正能实现降维打击的,不是什么视听技巧,而是 IP 授权与渠道资源,或者是对互联网情绪的把控。
IP 授权可以为短剧提供已有粉丝基础的内容和品牌效应,渠道资源决定了短剧的曝光和推广效果,而互联网思维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观众需求,从而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 IP 授权、渠道资源和互联网思维成为打造爆款短剧的关键。
另一个让他们想不到的,这一次各大平台不再对小团队进行扶持,其正规军下场整顿市场的时间比他预想要快得多。
如何杀死短剧比赛?
楚文深刻见证了短剧市场的火爆对成本带来的显著影响。
作为负责演员招聘的专员,楚文在谈判演员薪酬时明显感受到,价格在短短数月间便有了数次跳跃。短剧市场的急剧扩张,使得短剧演员供不应求,一些演员的日薪从数百元飙升到数千元,涨幅高达十倍。
楚文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个剧组拍摄的项目定下的周期较长,拍摄到后半段时演员收到其他剧组邀约,纷纷要求提高薪酬。他强调,虽然演员的薪酬翻了几倍,但他们的工作量也几乎翻倍,一周内仅睡 4 小时成为常态。因为与演员薪酬相比,剧组在其他方面的成本才是大头。
数据显示,短剧的拍摄成本已从几年前的数万元跃升至现在的数十万元一部。其中,古装剧因服化道等费用的增加,成本更是高达 80 万元以上,几乎是 1 年前投资成本的十倍。
正规军的下场,显著推高了短剧的制作成本。成本的飙升已成为许多制作方考虑退出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原本期望短剧市场繁荣的从业者,在市场真正火爆后,反而希望市场能够回归理性。因为十倍的成本增长,几乎扼杀了项目的盈利空间。
马涯介绍,目前短剧的主要盈利模式有两种:一是与品牌或大型企业直接合作,制作方只需专注于内容创作;二是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投流引导观众付费观看,但这一模式在现阶段几乎已失去盈利能力。
因为资本的涌入对市场端也造成了显著影响。此前成本的上升并未直接扼杀市场竞争,如在 2024 年春节档,《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和《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等两部短剧仍实现了过亿的收入。然而,随着大厂短剧平台的出现,投流引导付费的模式则完全失去了市场空间。
" 以抖音为例,你投流的引导视频寥寥无几,但抖音自身免费短剧平台的广告却是铺天盖地。"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4 年 3 月,字节旗下红果免费短剧的月活用户已超过 5000 万,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约 1.38 小时;星芽免费短剧的月活用户在 2000 万左右,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约 1.52 小时。
此前,短剧制作方普遍困于投流成本,投流成本普遍占总成本的 80%~90%。尽管现在投流商也在遵循当下市场进行了降价,但整体市场趋势相比,他们的调整微不足道。
" 现在广告即使再多,观众也不会给某部短剧付费了。" 马涯表示。
一轮新的洗牌
2023 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 373.9 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 267.65%。与同期中国电影市场的 549.15 亿元总票房相比,网络微短剧市场已接近电影市场的七成规模,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随着大型公司纷纷进军短剧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短剧行业的发展。
此前,短剧之所以能迅速走红,主要归因于其紧凑的内容、较少的铺垫和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满足了用户在碎片化时间内获取完整观看体验的需求。
然而,这也暴露出短剧发展的潜在问题。大量短剧制作方采用网文的经典模板,导致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如 " 重生复仇 "、" 最强赘婿 " 等公式化模板泛滥。
随着短剧的火爆,内容同质化现象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引发了抄袭成风的问题。例如,某部热门短剧走红后,类似的 " 山寨 " 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主角名字到故事设定、视听风格均高度雷同。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中小制作团队在成本压缩与追求爆款的模式下,往往选择模仿已成功作品以获得市场认可。
马涯表示,由于主要创作者多为中小团队,在 " 压缩成本追求爆款 " 的策略下,山寨现象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从商业角度看,抄袭成功的作品自然更容易取得市场成功,相比之下,任何一种 " 创新 " 在短剧市场都是一种奢侈行为。
部分已退出短剧市场的从业者对当前市场表示释然,并承认难以解决如抄袭等问题。有团队反映,新作品发布后不久即被盗版,并在平台上低价售卖,给行业带来了极大困扰。
目前从业者普遍将大厂入场视为行业洗牌的机会,旨在淘汰实力不足的参与者,集中资源和市场优势为大型公司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厂在接过市场的同时,也肩负起了推动行业进步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任。
-
- “大厂离职”博主聚集大理:躺不平的大理有点卷,有人半年后离开
-
2024-05-30 17:37:04
-
- 已被10多家公司解约!知名国际巨头,在中国连丢大单!
-
2024-05-30 17:34:48
-
- “百模大战”打响,互联网大厂让利“引爆”市场
-
2024-05-30 17:32:33
-
- 毕业生求职,避开这十大典型“陷阱”!
-
2024-05-30 17:30:17
-
- 阿里云李中雨:AI正在改变企业组织和应用开发范式
-
2024-05-30 17:28:01
-
- 美国老板正在毁掉欧洲足球:大手投资,只为求财
-
2024-05-30 17:25:45
-
- 谁在统治美国?
-
2024-05-30 17:23:29
-
- 获阿里巴巴近2亿元投资,精准学将发布首个原生代AI辅学机
-
2024-05-30 17:21:13
-
- 学生家长与校长出轨后合谋杀夫:被捕时身怀情人孩子
-
2024-05-27 20:59:20
-
- 广州中考:所有高中都说“今年是最容易考上的一年”,真的吗?能不能“冲”?
-
2024-05-27 20:57:04
-
- 百度副总裁、文库事业部负责人王颖:创作新纪元,人人都是内容创作者
-
2024-05-27 20:54:49
-
- 辛巴还是向快手低头了
-
2024-05-27 20:52:33
-
- 移动影像的下一个十年,华为想明白了
-
2024-05-27 20:50:17
-
- 对话盛邦安全董事长权小文:当安全“卷”到太空,加密技术是关键
-
2024-05-27 20:48:01
-
- 螺蛳壳里做道场,京东在审慎中反弹
-
2024-05-27 20:45:45
-
- 世界荣耀:携手谷歌云角逐端侧AI
-
2024-05-27 20:43:29
-
- 蔡崇信吴泳铭首次联合署名,给市场写了一封阿里巴巴“军令状”
-
2024-05-27 20:41:14
-
- 趣丸科技副总裁兼CTO谢睿:多模态智能激发应用新场景
-
2024-05-27 20:38:58
-
- 搭上以旧换新的“东风”,爱回收Q1收入同比增长27.1%
-
2024-05-22 04:57:02
-
- 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鸿蒙生态要好用,至少需要百万级别以上的开发者
-
2024-05-22 0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