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边界与江山
星巴克的边界与江山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苗正卿
题图|IC photo
星巴克正在中国疯狂开店,并试图在守住江山的同时重新找回 " 中国增速 "。
在过去一个季度内,星巴克以平均每天新增 4 家门店的速度于中国市场开了 326 家新店,这是星巴克进入中国以来最快的 " 日均开店速度 "。
在星巴克疯狂开店背后,是中国本土品牌迅速崛起。截至 10 月,本土品牌瑞幸、库迪咖啡、幸运咖、Manner 咖啡的门店总数分别为 13273、6061、1600+、1000+。而在 2023 年,几乎所有本土头部咖啡品牌围绕关键点位、年轻用户都开启了疫情后的新一轮扩张。
简言之,星巴克只能直面战斗,而没有退缩余地。
2023 年 11 月 2 日,星巴克发布了 2023 财年(截至 2023 年 10 月 1 日的 12 个月)及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在当天晚些时候的财报会议上,巴克首席执行官纳思瀚(Laxman Narasimhan)表示:" 我们对这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积极看好。至 2023 财年末,我们(在中国)的门店数已超过 6800 家,同比增长了 13%。我们的愿景是至 2025 年实现 9000 家门店,即每年新开 1000 家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财报也是星巴克传奇 CEO 霍华德 · 舒尔茨交棒,以及星巴克中国区高层于三季度发生重大变化后的第一份财报。2023 年 9 月,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 · 舒尔茨宣布正式退休,星巴克 " 正式 " 进入纳思瀚时代;同样在 9 月刘文娟 ( Molly Liu ) 出任星巴克中国执行副总裁兼联席首席执行官,星巴克中国正式开启 " 联席 CEO 模式 "。
基于此,外界对这份财报的关注度骤然升高。从数据看,第四季度星巴克维持了较好的基本面并保持了增长。2023 财年,星巴克综合净收入同比增长 12% 至 360 亿美元,这是星巴克新的历史纪录;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5.6% 至 41.24 亿美元。在门店表现方面,2023 财年内,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 8%、同店交易量增长 3%、平均客单价增长 5%。从全球整体看,星巴克在后疫情时代较快找回状态,财报数据成绩较好。
不过,把视角拉回中国市场,不难发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回暖速度落后于其全球整体表现。在门店表现方面,2023 财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 2%(全球为 5%)、同店交易量增长 4%(全球为 3%)、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 2%(全球为增长 5%)。整体情况方面,星巴克中国业务 2023 财年收入达到 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全球同比增长 12%)。
有分析人士向虎嗅指出,相比于全球市场,中国咖啡市场彻底恢复常规状态的时间延后了约 5 个月,2022 年至今星巴克中国响应全球总部整体策略逐步提高员工薪酬,这些因素对星巴克中国的表现带来影响。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星巴克中国的回暖正在提速,在刚结束的 2023 财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在通过收入同比增长 15%,同店销售额和交易量分别增长 5%、8%。
但依然有不利因素摆在星巴克中国面前。比如,在最新季度内,其同店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 3%。上述分析人士表示,整个 2023 财年内,星巴克中国都在面临平均客单价下降的挑战,他认为" 这一挑战深层的根源是本土品牌狂热的低价战所致。"
2023 年上半年,部分本土品牌采取低价策略 + 贴身肉搏策略,在同一个点位内,同样打低价心智的咖啡品牌可能会背靠背开店。部分品牌甚至把引流单品长期维持在 9 元左右区间。
在这样的局面下,星巴克正在重新调整策略。
一方面,星巴克开始强化在中国的 " 本地化 " 供应链。9 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地江苏昆山,这是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烘焙工厂、最大的物流中心。在星巴克内部,这一动作被视为针对中国市场的 " 垂直产业链规模化整合 ",简言之星巴克不再是简单开店而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完整、成规模的咖啡供应链,在星巴克美国之外市场中,这是首次。
另一方面,星巴克中国在三季度调整了高层架构和人事,并把 " 曾带队做星巴克数字化 " 出身的刘文娟提拔为联席 CEO。这被解读为,星巴克为了更好应对中国市场 " 复杂局面 " 做出的应对。
用户增多,客单价微降
在星巴克最新的财报之中,一组值得关注的数字是客单价。2022 年财年第四季度,当时星巴克平均客单价同比增长 1%;而到了 2023 财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 3%。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的门店数、同店销量、用户总数都在增长,财报显示星巴克在中国的活跃会员数 2023 财年同比增长 22%。
也就是说,星巴克卖出的咖啡更多了,但客单价整体降低。
有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上文提过的来自本土 " 低价心智品牌 " 的分流,其二则源自星巴克用户群和市场扩大导致的 " 用户消费降级现象 "。
过去一年,星巴克一直在扩大自己的边界:触达更年轻的用户,并前往更下沉的市场。
公开数据计算显示,星巴克在过去 15 个月里,新进入的城市中超过 70% 是三线以下的下沉城市。而财报会议上,纳思瀚表示,2023 财年星巴克新增用户中大部分是年轻人。
客单价同比下降,正是边界扩大这件事的 " 暗面 "。
10 月,一位国内知名营销专家向虎嗅表示,咖啡赛道正在迎来明显的代际变化:"95 后、00 后,有两个标志性的特点,其一他们把茶饮类消费视为常规消费,甚至越年轻的用户越习惯于茶饮消费,而茶饮消费对咖啡消费存在分流,这是所有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共性问题;其二,00 后乃至 05 后用户成长于一个低价咖啡已经彻底崛起的时代,他们对于一杯咖啡的价格认知有明显变化,对于高客单价产品而言,这会是冲击。"
另一位曾供职互联网电商平台的高管人士,则于近期向虎嗅描述他观察到的现象:" 当更多用户,比如下沉用户、年轻用户涌入到市场中时,一些品牌其实会面临消费降级——这些用户可能对品牌体系内更低价格单品感兴趣,且容易被其他低价心智品牌分流。"
由此产生的一个新问题是:星巴克能否留住自己的核心用户,即尽量守住基本盘不让其他品牌分流;以及,在触达新市场和用户群时,能否迅速精准转化更多人为新核心用户?
值得关注的是星巴克的 " 星享俱乐部用户 "。四季度内星巴克中国星享俱乐部活跃会员超过 2100 万,这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新高。在星巴克的策略体系内,这些用户被视为 " 忠诚用户 ",他们有更高的复购率、更高的购买力、对星巴克新品也更为积极。
而围绕着 2100 万 " 忠诚用户 ",星巴克当下的任务其实分为两块,其一守住并深耕既有用户,并提高他们的复购率、客单价;其二,则是对刚刚成为新会员的用户进行培养,并把这些年轻人引导为长期的忠诚用户。
这几乎是星巴克的明棋:" 我们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 2100 万名忠实、活跃的会员,同比增长了 22%,其中许多会员都很年轻,这为我们培养了下一代消费者。 " 纳思瀚在财报会议上说。
但无论是守还是转化,都存在一个致命要素:效率。
星巴克需要聚焦 + 提效
刘文娟成为联席 CEO 是一个信号。
在星巴克中国内部,刘文娟曾长期负责数字化业务,并带队推出了诸如 " 啡快 "、" 专星送 " 等产品。她被视为一个用技术给星巴克提速的实干派。
有内部人士向虎嗅透露,刘文娟之所以被委以重任,是星巴克中国希望通过数字化等手段去进一步提高效率。在 9 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地后,星巴克数字化中心也将落地中国。
但数字化并不能解决星巴克所有的效率问题。相比于国内瑞幸、Manner 等公司,星巴克的架构、工作模式、企业文化差异明显。本土咖啡头部和中腰部公司在过去几年普遍采用更扁平的架构体系,甚至部分品牌一线员工和 CEO 之间的层级不超过 3 层。在决策过程中,本土头部品牌普遍采用 " 权力下放 " 模式,比如某头部品牌 CEO 甚至不会过问公司内产品的上市排期,全权由市场品牌团队操盘。
以及在数字化环节本身,一些本土品牌截至 2023 年已经彻底采取 "APP 下单模式 ",并且基于数字化中台打通所有渠道(包括直播间本地生活优惠券、电商端零售等)数据。这样的好处之一是,部分本土品牌已经可以高效采用 " 测试上市 " 模式——几款新品同时投放到不同城市,并进行实际测试,最终 " 赛马 " 选出最具潜力的产品,并为之匹配巨额宣传资源,最终成为出圈的爆款。
相比之下,星巴克更像是一个雍容华贵的贵妇人,它有不同于其他品牌的 " 价值体系 " 和企业文化。它没有本土品牌的那种狼性、那种 " 时刻濒临生死决战 " 的感觉。从积极方面看,星巴克保持了调性,这成为它吸引核心用户的关键武器;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它的效率、进取性相比于本土品牌较弱。
以及,星巴克需要进一步解决聚焦问题。
到底是去迁就新用户,做一些更泛化的调整?还是更聚焦定位,去精准转化用户?目前看,星巴克的策略更接近后者。
2023 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动作,其一是与高德合作推出了 " 沿街取 " 服务,简言之就是用户驾车时可以提前下单,然后在不用下车的情况下直接从街边拿到咖啡;其二是推出了 " 浓 " 系列咖啡——更小杯、更浓缩的可芮朵等产品。
从数据上看,这两个产品(服务)都成为了星巴克当季增长的关键,沿街取成为星巴克移动端增速最快的业务;而 " 浓 " 系列,成为星巴克季度爆款系列。
但仔细思考不难看出,这两款产品其实是星巴克聚焦 " 忠诚用户 " 的产品。" 沿街取 " 基于开车一族(或乘车一族),这些用户的画像更接近于星巴克核心用户的 " 中产、白领、精致 " 等概念;而 " 浓 " 系列,是更小杯但价格高于普通美式的单品,对于非核心用户而言," 浓 " 系列的性价比感或许并不高。
" 新的管理层似乎对星巴克中国市场的策略有一些调整。从宏观看,把供应链、物流、数字化这些基础设施视为未来关键;从用户看,星巴克开始更聚焦于自己的核心用户群,而没有陷入本土品牌的同质化竞争中。" 一位咖啡圈资深人士向虎嗅表示,眼下对星巴克而言需要继续提速回暖,并尽快在 2024 财年恢复中国市场的高增长性,这样对于投资者和董事会而言,星巴克中国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自由空间。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End
三亿世代
虎嗅旗下公号“十亿消费者”公众号。
-
- 回归初心还是招数用尽?14 年后“双 11 ”为何重打“低价”牌
-
2023-11-05 05:28:54
-
- 今年双 11,品牌开始拼店播了
-
2023-11-05 05:26:38
-
- 任泽平:美国经济为何强劲?
-
2023-11-05 05:24:22
-
- 从云栖大会,看阿里的科技本色
-
2023-11-05 05:22:06
-
- 两场热战骑虎难下,美国兵工厂遭遇严重产能危机 ?
-
2023-11-05 05:19:50
-
- 华为小鹏互怼,究竟谁没搞懂智能驾驶?
-
2023-11-05 05:17:34
-
- 凭什么破圈是联想口红电源?thinkplus 口红电源 GaN 30W 就是答案
-
2023-11-05 05:15:18
-
- 从“假洋牌”到“假高端”,慕思成功把自己“玩死”了
-
2023-11-05 05:13:02
-
- 瓴羊做了一件大事,触及了数据的灵魂
-
2023-11-05 05:10:46
-
- 武汉张家界自驾游路线
-
2023-11-04 12:03:11
-
- 去三亚自驾游怎么走
-
2023-11-04 12:00:55
-
- 11月北京周边自驾游的地方
-
2023-11-04 11:58:39
-
- 自驾游怎样才能找露营的地方
-
2023-11-04 11:56:24
-
- 广东一天自驾游去哪里好玩
-
2023-11-04 11:54:08
-
- 北京周边自驾游两天地方推荐
-
2023-11-04 11:51:52
-
- 成都出发自驾游最佳路线
-
2023-11-04 11:49:36
-
- 北京拉萨自驾游详细攻略
-
2023-11-04 11:47:20
-
- 阿坝州三日自驾游路线推荐
-
2023-11-04 11:45:04
-
- 中国哪里适合自驾游
-
2023-11-04 11:42:48
-
- 北京周边自驾游两三天
-
2023-11-03 1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