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业绩被千禾“吊打”、酱油调味品“齐跌”,“酱油茅”海天味业卷不动了?

2023-11-02 07:22 来源:爱尚秀 点击:

业绩被千禾“吊打”、酱油调味品“齐跌”,“酱油茅”海天味业卷不动了?

蓝鲸财经记者 张静伦

10 月 30 日,海天味业(603288.SH)披露三季报,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56.85 亿元,同比增长 2.2%;净利润 12.32 亿元,同比下降 3.24%。今年以来,海天味业业绩持续低迷,在食品饮料产业投资人陈小龙看来,受到今年春节提前、餐饮恢复缓慢、" 科技与狠活 "" 佩洛西 " 等事件影响,海天味业品牌和业绩受到较大冲击。

与此同时,借助 " 无添加 " 概念火起来的千禾味业也于同日发布三季报,营收净利皆大幅增长,从增速来看可以说是 " 吊打 " 海天味业,此消彼长间,业内人士担忧,随着其他品牌崛起,很可能会不断蚕食海天味业市场份额,海天味业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 " 双降 ",酱油、调味品 " 齐跌 "

据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约为 186.5 亿元,同比下降 2.33%;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 43.3 亿元,同比下降 7.25%;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为 41.5 亿元,同比下降 7.67%。

其中,王牌核心产品酱油品类营收 96.26 亿元,同比下滑 7.47%;调味酱品类营收 18.66 亿元,同比下滑 5.67%。

财报显示,无论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海天味业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线上渠道同比下滑 8.74%。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也有所减少。财报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总计 6775 家,报告期内增加 608 家,减少 1005 家。经销商数据减少,一定程度也影响了企业业绩。

对此,海天味业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成本费用支出减少、应付账款结算减少及预收货款增加等综合影响所致。

海天味业董事会秘书针对业绩问题表示,公司业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市场大环境、消费需求等仍在快速变化之中,回归到平稳有序状态仍需一定周期;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公司着力调节经销商库存水平,确保市场整体的健康发展。

深陷 " 双标门 ",被千和 " 吊打 "

作为中华老字号,海天味业由一家佛山酱油厂起家,目前的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 500 多规格。

2014 年 2 月,海天味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当天市值就逼近 500 亿元,之后市值不断创下新高。2015 年,该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成为调味品行业首个百亿品牌;2020 年,海天味业营业收入再次突破 200 亿元。

然而伴随去年深陷 " 双标门 " 质疑后,海天味业开始走下坡路,疲态尽显。

食品饮料产业投资人陈小龙分析称,海天味业业绩下滑,有三个明显的原因,一是今年春节在 1 月中旬,经销商备货产生的销量一部分体现在去年 12 月,而 2022 年春节在 1 月底,春节备货的销量体现在当年,因此,在销量没能明显提升的大背景下,对比上年就会看上去销量下滑。二是今年中小餐饮门店恢复慢,而这部分门店恰好是海天味业最大的客户群体;三是 " 科技与狠活 "" 佩洛西 " 两事件对海天味业品牌的影响则在家庭消费渠道产生了强的影响,酱油的消费量大约 45% 左右是家庭端消费的,在酱油品类日渐同质化的大背景下,对于酱油品牌的好恶决定了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取舍。海天味业在接下来若能很好加强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失去的消费者还是能回来的。

对比之下,其竞争对手千禾味业(603027.SH)在 " 零添加 " 的加持下实现了业绩增长。

同日发布三季报千禾味业前三季度收入 23.31 亿元,同比增长 50.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87 亿元,同比增长 106.61%。

作为 " 零添加 " 酱油品类的最大获益者,千禾味业的酱油也是在去年这波 " 添加剂 " 风潮之后加速增长。

陈小龙对蓝鲸财经记者分析道,千禾味业有力地抓住了消费者对于健康调味品的需求,在去年添加门事件之后,千禾味业抓紧在全国范围内的招商,此后又积极进行终端动销,因此市场表现出来的是供需两旺。

多元化自救之路艰难

蓝鲸财经记者注意到,面对主营业务的不利困境,海天味业开始积极进行转型自救。

2020 年,海天味业正式入局火锅底料复合调味料,推出 " 火锅 @ME " 火锅底料。在营销上,赞助了综艺《吐槽大会》第五季宣传 " 火锅 @ME" 火锅底料产品。

2021 年 1 月,海天味业推出了新的食用油品牌 " 油司令 ",正式进军食用油行业。

不仅如此,海天味业也尝试了粮食、发酵果蔬汁饮料胡萝卜汁、预制菜产品等。甚至在今年 7 月,海天味业还推出了一款以酱油坛子为造型、主打 " 有鲜味的 " 的冰淇淋产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称,海天味业切入的这些赛道,都已经有了稳固的头部玩家。比如火锅底料赛道有海底捞、天味食品等;食用油赛道有金龙鱼、福临门等;饮料行业更是一片红海,因此海天味业想在这些领域抢夺市场蛋糕,实则十分困难。

根据通海证券 9 月发布的研报,公司前半年业绩承压的原因在于餐饮恢复较慢、行业竞争激烈和部分原材料仍在高位。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加快在产品、渠道、终端建设等方面全面变革,推动员工、销售人员、经销商一同转变思想,争夺市场机会。通海证券判断,通过切实有效的变革,海天味业将重新获得新优势。

相反,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 海天味业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在进行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五多战略布局。但对急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海天而言,由于竞争对手多且强、专业性不足等因素,要在细分赛道、细分口味发力,充满着不确定性。未来随着行业的竞争持续加剧,整体增长依旧有限。"

" 根据我们自己对海天未来发展的推演,海天在未来要实现业绩成长,还是得从酱油,蚝油等大品类上入手。海天味业在 2019 年在酱油品类的市场份额曾经达到 20%,接下来的三年,虽没有酱油市占率的公开数据,但推测海天目前在酱油品类,市场份额应该可以达到 23% 左右,在酱油品类的市场份额依然还有较大空间,而如果把精力放在小品类上,也许可以制造出一些亮点,但对于整体公司业绩的提升帮助不太大。" 陈小龙分析称。

陈小龙强调,海天需要注意的是,酱油的消费端,无论是家庭消费者还是餐饮消费者,已经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家庭消费者注意力转移到零添加等健康产品、轻复合化和实惠型产品上;而餐饮消费者,即餐饮渠道,用家则因连锁化率的提升,消费需求则由单一味型的酱油食醋,转而向复合型的调味汁和调味酱发展,以便能尽快出餐以及稳定口味,海天味业的市场份额,即便被其他的品牌蚕食,平替的难度是大的,也是比较缓慢的,但是从消费需求带来的变化,替代性需求的变化对海天味来带来的深层影响则最大,这一点是企业经营需要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