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恒大等地产债,亏掉五年利润的海通国际要退市
踩雷恒大等地产债,亏掉五年利润的海通国际要退市
图源:视觉中国
作者 | 肖望
编辑 | 陈弗也
出品 | 棱镜 · 腾讯小满工作室
在香港上市 14 年后,海通国际(0665.HK)将最终黯然退市。
10 月 9 日,海通证券公告,同意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 海通控股 ")以协议安排方式对海通国际进行私有化。
14 年前,海通控股耗资 18 亿港元拿下周大福旗下大福证券控股权,进而将其更名为海通国际,成为海通证券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板块,也由此揭开了中资在港券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大幕。
经过多年发展,在此次私有化退市之前,海通国际已稳居中资在港券商 TOP3 的地位。
" 海通国际这个上市主体已经失去了融资的意义,而且维持上市资格的成本很高,也没什么成交量。" 一位资深香港资本市场观察人士对作者表示," 退市后,很多信息就免除了披露义务,尤其它之前踩了很多雷。"
从收购本土券商、赶上香港资本市场大潮站稳脚跟,再到激进重仓地产美元债导致巨额亏损,乃至流动性枯竭,海通国际的境遇可以看做中资券商在香港发展 20 年大潮中的一个缩影。
守住上市资格已毫无意义
10 月 9 日,海通国际复盘暴涨 97.18%,并带港股中资券商集体收涨。
暴涨缘由,即是海通控股拟以每股 1.52 港元的价格 , 回购注销其他股东持有的海通国际股份。这一价格,较海通国际停牌前 0.71 港元 / 股的价格溢价 114%。海通控股为此要付出的代价为 34.70 亿港元,完成私有化后,海通国际将从港交所退市。
有个别中小股东表示不满,因为私有化价格相较于 6 月末每股 2.69 港元的净资产折价 56%。
对此,海通国际也解释了私有化的考量。
海通国际指出,过去一年,公司股票一直按 6 月末净资产折让 62.48%-77.49% 的比例买卖,而私有化为股东们提供了一个高于当前市场价格的溢价出售机会。此外,公司港股过去一年间每天的交易量都极低,一旦股东们大量出售股票,对股价就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私有化为其他股东提供了投资变现的机会。
在此次私有化之前,海通控股持有海通国际的股份比例已达 73.6%。相较去年末,海通控股持股比例增加了 5.48%。
这并非海通控股本意。在去年巨亏 65.4 亿港元后,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拟通过增发股票募资,以增强公司的资本基础,但除了控股股东海通控股额外申购外,公司其他股东都相对冷淡,由此导致海通控股及公司董事持股总比例增至 73.6%。距离港交所要求的最低公众持股量下限仅有 1.40% 的空间。
海通国际表示,预期未来还需要通过股权融资以增强资本实力,但鉴于最低公众持股量的限制,公司进一步大规模向海通控股配售已不大可能。换言之,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从股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受限。
因此,付出监管合规、信息披露等成本来维持公司的上市地位已不合理。受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集团大额亏损的影响,公司依托自身信用评级的融资成本可能不断上升。而完成私有化后,由于母公司海通证券也是上市公司,预计海通国际能够受益于控股股东的稳健财务表现和信誉,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财报显示,海通国际近两年的融资成本在飙升。2022 年,公司财务成本为 13.49 亿港元,同比增加 22%。而今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成本为 11.58 亿港元,同比增加 146%。
尤其是上半年来自银行贷款的财务成本达 8.14 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 2.12 亿港元大增 3.84 倍。主要原因是市场利率自去年第四季度急促上升。
踩雷恒大等地产债,五年利润一朝亏光
" 有好几位在海通国际的朋友都在抓紧离职。" 今年 3 月末,有接近海通的资本市场人士向作者透露,海通国际业务踩雷,从业者担心影响职业声誉,选择在爆雷前另谋高就。
彼时,外资投行巨头瑞信正陷入流动性和信任危机,随后被瑞银收购。上述人士直言," 海通国际就像下一个瑞信,瑞信曾踩雷瑞幸保荐导致声誉和客户大量流失,而海通国际踩雷也暴露出其风控问题。"
随后,海通国际披露的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巨亏 65.4 亿港元,差不多将此前年景好时海通国际 5 年多的利润都亏光,亏损幅度震惊市场。
海通国际指出,重大亏损主要因为三方面:一是投资亏损,包括在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和债券投资损失约 34.43 亿港元,集团一直在压降其相关投资规模,还有与私募债权和股权投资、另类投资相关的公允价值损失 16.54 亿港元;二是减值 15.88 亿港元,因为抵押品市场价格或估值下调;此外便是佣金费用收入下降 53% 至 15.43 亿港元,因为香港市场 IPO 募资金额和市场日均成交量下降。
2023 年上半年,海通国际亏损 7.81 亿港元,亏损同比收窄 54%。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则是公司从去年起就开始减少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规模。
5 月份,市场上有消息称某中资非 " 中字头 " 券商开启大规模裁员,涉及业务线包括但不限于投行、资管及固收等部门。该券商被指是海通国际,作者也从业内确认,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及研究部多人在今年 5 月后离职。
财报显示,在业绩较好的 2020 年,海通国际员工达到 1355 名,员工成本为 15.65 亿港元。但从 2022 年及今年上半年出现员工大幅减少的情况,2022 年末及 2023 年 6 月末员工数分别为 996 名和 880 名,员工成本下降至 11.56 亿港元及 4 亿港元。员工人均年薪下降显著,从 2020 年的人均 115 万港元降至当前的 91 万港元。
中泰国际分析师赵红梅在研报中指出,中资在港券商亏损频发,除外部环境恶劣之外,没有执行严格风控、行业配置过于集中等问题值得反思。
以海通国际管理的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为例,其房地产持仓曾高达 81.55%,直到 2021 年 12 月才大幅调仓,但房地产依旧是该基金的最大行业配置。基金持仓中,包括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花样年、禹洲集团、正荣地产、佳兆业集团等的地产股均在 2021 年 -2022 年出现违约及展期。重资本高杠杆模式在周期中充分暴露出脆弱性,集中持仓的大量地产美元债因违约展期缺乏流动性,给券商的流动性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投资地产美元债有多惨?有投资者向作者哭诉,曾经 20 万美元一手的地产美元债,如今价值仅剩 4000 多美元,亏掉近 98%。WInd 数据也显示,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近三年亏幅达 54.03%。
中资券商在香港的好日子远去
踩雷地产美元债导致亏损的中资券商远不止海通国际,包括交银国际、申万宏源香港、兴证国际、西证国际等也均录得亏损,2022 年度分别亏 29.84 亿港元、8.8 亿港元、2.97 亿港元、2.41 亿港元。
不过,也有中信国际、华泰国际、中金香港等表现逆势亮眼,2022 年分别实现 9.8 亿港元、22 亿港元和 31 亿港元的盈利成绩。
" 海通国际在 IPO 和并购业务其实做的挺好,但自营业务太激进,把重点房企的地产美元债基本踩了个遍。" 上述观察人士惋惜道,近几年,中资券商在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提升不少,但当前发展也面临挑战。
中资券商自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出海加速,海通国际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在此后香港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尝到红利。
但中泰国际证券指出,中资券商在过去十年发展的两个主要红利均已消失,一是海外资金利率低的融资优势,随着美联储快速加息,过去 10 余年全球低成本资金的时代已经消失。二是跨境证券账户监管趋严,内地客户资源优势不再。
10 月 13 日,据《证券时报》等报道,监管部门发布通知,国内券商及海外子公司被禁止接受新的内地客户进行离岸交易。尽管这只是监管部门再次明确前期的一些整改要求,但也表明中资券商在香港的零售经纪业务面临挑战。
中泰国际证券指出,中资券商在香港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信用业务、经纪业务,其次是自营及投资业务。在本轮加息周期及市场震荡下,在重资本业务上过分依赖保证金融资、房地产公私募债券等高收益业务的券商产生巨额亏损。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评价称,中资券商的资产配置不理性,存在比较明显的 " 赌 " 巨额资金的行为。十年来,中资地产企业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但也导致投资人忽略了发展周期和经济周期。
彭博指出,海通证券派驻内地高管宋世浩出任海通国际联席 CEO,与海通国际行政总裁林涌分担职责以管控经营风险。私有化海通国际获得其完全控制权,以扭转亏损业务。
在上述观察人士看来,远离公众视线是海通国际刮骨疗毒的较好选择。而当前港股市场交易低迷和融资额下降,投行聚集的香港中环寒冬还将持续时日。
-
- 已裁 2 万人!华尔街紧急警告:当下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
-
2023-10-25 09:39:29
-
- 稻盛和夫:重视团队,珍惜认真工作的每一位员工
-
2023-10-25 09:37:13
-
- 餐饮市场,长红品牌为何不多?
-
2023-10-25 09:34:57
-
- 鬼斧神工!盐城条子泥湿地长出“羽毛”
-
2023-10-24 08:14:40
-
- 高铁乘务员在乘客见证下被男友求婚,拍摄者发声
-
2023-10-24 08:12:25
-
- 抓住一名客车司机,腰缠 10 公斤金块!
-
2023-10-24 08:10:09
-
- 马斯克强调“实用”,特斯拉 2025 年量产最亲民纯电汽车 Model 2
-
2023-10-24 08:07:53
-
- 到底有多重要:中国宣布对石墨出口管制 日韩美电动汽车要停产
-
2023-10-24 08:05:37
-
- 最高 50 万!悬赏通缉:陈岩板、肖岩块
-
2023-10-24 08:03:22
-
- 京东发布乡村振兴“奔富计划”五大行动
-
2023-10-24 08:01:06
-
- 因存在动力丧失隐患,福特在美召回 3.5 万辆野马 Mach-E 电动汽车
-
2023-10-24 07:58:50
-
- 美国阿拉斯加海岸近年累计百亿只雪蟹消失,损失或超过十亿美元
-
2023-10-24 07:56:34
-
- 一加首款折叠屏手机官宣,将在印度发布
-
2023-10-24 07:54:19
-
- 别吃!官方辟谣了!
-
2023-10-23 07:28:30
-
- 刻在华为人骨子里的浪漫 问界 M9 演绎万里鲲鹏志
-
2023-10-23 07:26:14
-
- 上海 9240 套新房集中入市,单价 10 万元 + 网红盘扎堆……
-
2023-10-23 07:23:58
-
- 证监会就修订现金分红规则征求意见,提高投资吸引力,为长线资金入市开道
-
2023-10-23 07:21:42
-
- 万科郁亮最新发声:我们的住房条件“被平均”了,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决所有问
-
2023-10-23 07:19:26
-
- 两年分红 33 亿,却要募资近 18 亿还债!怎么回事?深交所回应来了 .
-
2023-10-23 07:17:10
-
- 富豪还在买房!北上广深单价超 15 万顶豪成交逾千套,杭州有豪宅拍卖溢价 320
-
2023-10-23 07: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