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半路出家”手艺人,做了一双 9.12 米巨型筷子

2023-10-13 02:16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半路出家”手艺人,做了一双 9.12 米巨型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餐桌上再平常不过的餐具了,但你见过重达上千斤的筷子吗?50 岁的王国洪前段时间自办了一家展览馆,展陈各种款式的工艺筷子,其中有一 " 镇馆之宝 ",名叫 " 中国龙筷 ",重达 1600 斤、长约 9.12 米。10 月 12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新闸路的 " 大筷展览馆 ",一睹这双巨型筷子的风采。

△镇馆之宝 " 中国龙筷 "

为了打破世界纪录,耗时 18 个月制成巨筷

两年前,王国洪在上网时偶然看到,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的筷子在日本,是一双长 8.4 米的松木筷。" 我想,筷子是我们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很多人了解中国,就是从一双筷子开始的。" 于是,他便萌发了一个想法:做一双更长、更大的筷子来打破这一纪录。

△王国洪向记者展示筷子制作工艺

做一双好筷子,前提是要选用好的木材。而张家港有庞大的木材交易市场,这对于王国洪来说,是一大便利。于是,王国洪前往就近的木材交易市场精心挑选。选木头,也有讲究,要保证它的长短粗细、稳定性、经济性等。" 我原本计划将一根粗木劈成两半来做,但这样操作,木材受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会容易变形。" 最终,王国洪采购了两根长达 12 米的南美鸡翅木原木。

在设计这双筷子时,王国洪更是动足了脑筋。" 筷子上方下圆,以双龙戏珠为主题,两端镶嵌定制的 304 不锈钢管做装饰头,保证了筷子不变形不分裂。同时,筷子方头四个面结合木雕、掐银丝、陶瓷、錾刻四种工艺,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最终,历时 18 个月,按常规中华筷 36 倍比例放大,一双重达 1600 斤、长约 9.12 米的筷子制成了。

王国洪还特别提到,在制作过程中,最费时的让木材水分完全流失,这双筷子体积大,没有机器可供其烘干,这一步几乎耗时一年。" 没有机器帮忙,制作全程都是我和另一个木匠师傅手工完成的。"

大筷制成后,王国洪又萌生了开办展览馆的想法。他说,希望以展览馆为平台,为广大港城市民打开一扇了解筷子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窗。" 如今,走进 " 大筷展览馆 ",能看到面积不大的馆内,不仅展陈着各式各样的筷子,同时还设置了一个手作工坊,使用自制的模具,市民可以动手体验自制中华筷。

△展陈的各式各样筷子

当再次提及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一事,王国洪笑着说:" 这是制作这双筷子的最初目的,等真正完成了,反而不想去申请了,一来没时间,二来归根到底还是作为一种手艺的传承与创新去看待。"

从上班族到手艺人,开启 20 年 " 筷意人生 "

说起王国洪的 " 筷意人生 ",还要追溯到 20 年前。

当时,王国洪还是个普普通通上班族,对设计、制作筷子更是一窍不通,妥妥的 " 门外汉 "。" 那时候我老丈人经营红木家具生意,总是有合作商来对接筷子的生产,一来二去,我对这个筷子就产生了兴趣。慢慢地,才萌生了办一家筷子厂的想法。"

△王国洪在介绍八卦筷

" 筷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来吃饭,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筷子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我希望能够好好办个筷子厂,提升它的艺术性,为这再平常不过的餐具注入更多意义。"2003 年,王国洪创办了自己的筷子厂。

" 一开始是没订单没生意的,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再加上我那时还没有辞去原本的工作,只能利用下班时间来研究学习。" 王国洪告诉记者,当时接到的第一笔订单,就是为一家知名企业定制一批带有 logo 的工艺钢筷。" 这个 logo 要求很高,一眼看上去,要能明显地看出在筷子上的一个深度,而不是浅浅的一层。" 王国洪说。

那段时间,他尝试了冲压、蚀刻等各种工艺,都没办法做出令人满意的样品。为了这笔来之不易的订单,王国洪一边向专业人士请教,一边在生产线上不断尝试。无意中,他发现激光雕刻能完美实现所需工艺,于是,在一个狂风大雨的日子,王国洪骑着自行车,为厂里谈下了一台激光雕刻机,顺利地完成了订单,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王国洪已经熟练掌握了激光雕刻、镶嵌、掐银丝、包银等多种工艺,面对客户的个性化要求,采用何种方案何种工艺已经是信手拈来,不再需要耗大量时间去试错。经过 20 年的发展,筷子厂积累了稳定客户,产品出口海外多个国家。

" 这是我创新出来的八卦筷子,名叫筷转乾坤,很多顾客都喜欢,想添几双放在家里,于是我又做了缩小版,并且加上了可旋转的八卦底座。既实用,还有趣。" 王国洪说,无论哪种手艺都是需要传承和创新的,未来,他也将继续专注事业,结合张家港的城市文化,创作更多款式的筷子,把中国的筷子文化弘扬出去。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晓安 文 / 摄

(校对 张红霞 编辑 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