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阿甘正传》珍妮:那个被父亲侵犯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2025-04-01 20:24 来源:爱尚秀 点击:

《阿甘正传》珍妮:那个被父亲侵犯的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阿甘正传》应该是大部分人都看过的经典电影。它讲述了男主角阿甘的人生经历。但今天,我想单纯以情感方面讲讲珍妮这个角色。

童年阴影会造成不可回转的伤害

以观众的眼光来看珍妮,其实她是一个悲情的设定。幼时被她酒鬼父亲实施家庭暴力,甚至侵犯,虽然在电影里没有直接播出,但是,从影片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只是因为以单纯天真而且幼小的阿甘视角描写,所以比较隐晦。

从而造成了她不信任男人,自由,放纵,敏感等等方面的后期问题,滥交,甚至吸毒。最终因染上艾滋去世。

这就涉及到童年的心理影响对于人的成长所能造成的影响方面问题。孩子,究竟该如何保护,才能不受到侵害?就我们如今社会,刚刚出现的性侵养女案、各种猥亵幼女事件,世道太过险恶,让人防不胜防。性方面的教育,实在是应该摆在明面上。没有那些犯罪份子做不到,只有我们想不到。

人在最初的时候是干净明亮的

最早的时候珍妮其实是善良的,在校车上,没人愿意和智商只有75的阿甘同坐,只有珍妮主动叫他坐过去了。没有人愿意和阿甘做朋友,她却不介意他的与众不同。

人之初,性本善。不能因为别人的身体有所缺陷,就去嘲笑别人。有些人身体是完好的,灵魂却是残缺。珍妮对阿甘的好,其实也是对比,她从阿甘的身上,看到了单纯的美。也是最忠实的依靠。人总是会去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也会向往某种心态。

无论是谁,都容易被自己所没有的特质所吸引,这种就叫做互补心态。就像水与火之间的交融。但是他们同样有所界限,所以珍妮总是从阿甘身边逃离。

不同的际遇对人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其实这个电影很写实,不像现在很多玛丽苏电影,最后都是傻白甜,珍妮的定位很精准。她的纯真善良只对阿甘表现,但同时,也对阿甘最狠心,几次离开他。一方面是自己的心理原因,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爱上的是阿甘这个“特殊”的人。

往往经受过特殊磨难的人,性格都会有转变,甚至扭曲,特殊的人生观,特殊的伦理观,特殊的道德观,负面事件引发负面情绪,负面情绪造成不理智的行为。

像珍妮的偏激,堕落,逃离这一系列的行为,其实很符合现在对“渣女”这个词的观点。很大一部分观众觉得阿甘对于珍妮来说其实就是个万年“备胎”。可能我们不能站在她这类人所经历的角度去看世界。设身处地的想,你觉得你会活成什么样?

虽说看到的是电影,放到现实中,仍然是存在着那么多的“珍妮”们。虽然起初条件不同,但是它造成的后果都是让人觉得感慨叹息。就比如现在最火的那个新闻,鲍某明性侵养女李星星事件,难保李星星在之后的状态不会演变成下一个珍妮。

这说的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事该怎么办?

那天偶然问老公:“如果我被强奸了怎么办?”

老公基本上是瞬间就回答了出来:“如果当时没办法逃跑的话,不要极端反抗,保命要紧,事后立马去报警。”

当然,你会说这是没经历到才会这么轻描淡写。站在情感上,人们肯定是接受不了。但是站在人命上呢?作为被伤害的人,就一定要拼命反抗,不顾生死吗?

这个社会对这种被侵害的弱势群体保护是在是太过薄弱,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保守,封建,好面子,甚至口吐毒箭。相比起那种直观的伤害,这种钝刀子割肉的伤害,可能更加严重。

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毛姆

避免伤害是一回事,可真正碰到了这种灾难,寻求警方,国家的帮助是必然。因为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的普通人,抗争,需要绝对的保护。可能很多时候不尽人意,不能面面俱到。但是该做的,我们必须得做。

而后期的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可以换一个地方生活,可以找亲人倾述,可以找朋友发泄。再大的事,挺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在未来生命里,会有很多更加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状态,是没办法好好生活的。

结尾

《阿甘正传》作为经典电影,里面不免有许多的经典台词。其中有一句是我最喜欢也是现在最想说的

You have got to put the past behind you before you can move on.

放下包袱,继续前进。

@风雅风雅颂:不是说什么蓬勃向上的话,可确实有很多人,因为这类事件一辈子毁了,刀子不割在身上不会疼,我只能说,希望所有遭受过这种不幸的人们能早日走出困境。你活的好,是对爱你的人最好的回应,也是对伤害你的人最大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