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北草蜥(学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2024-07-20 02:08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北草蜥(学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北草蜥(学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为蜥蜴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一般生活于多分布在海拔436-1700米的山坡以及生活在山地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36至1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宁波。

保护等级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2]。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3]。

生物特征

体细;吻端稍钝,吻长约与眼、耳间间距等长;外鼻孔位于鼻鳞、后鼻鳞于第一枚上居鳞

北草蜥(学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北草蜥

之间;耳孔大。几于眼径等长。四肢较发达,贴体相向时彼此达对方掌部,鼠蹼窝一对。

头顶具对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近方形。尾易自截。体背绿褐色,腹面灰白色,体侧下方绿色。体细长,约50-60毫米,尾为体长的两倍以上。

生态习性

栖居于山区、丘陵之农田、茶园、荒野、路边草丛、灌木丛中。10月下旬陆续进入冬眠,至翌年4月上旬出眠,活动期约6个多月,冬眠时多匿藏于草根下、树根下或田埂边之土洞中,或路边石下。春秋季节多在中午前后活动 觅食,见于阳光照到的草丛中,其他时间活动较少。夏季气温高,中午较少活动,且多在背阴处觅食,受到惊扰则迅速逃遁。

北草蜥

生态分布

北草蜥中国有6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栖息于海拔180~1750米的丘

北草蜥(学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北草蜥

陵、平原和山区的茂密草丛中或矮灌木林间,受到惊扰则迅速逃遁,以昆虫为食。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主要亚种

南草蜥眼斑亚种(学名:Takydromus sexlineatus ocellatus),Guerin-Meneville于18

北草蜥(学名: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北草蜥

29年命名。分布于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湖南、贵州、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主要生活于海拔700-750米的山地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700至1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