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销量下滑、股价大跌,品牌比网红先“塌房”?

2023-09-28 03:30 来源:爱尚秀 点击:

销量下滑、股价大跌,品牌比网红先“塌房”?

李佳琦还没倒," 李佳琦概念股 " 们就先倒了。

李佳琦一句 "(79 块钱的)花西子哪里贵了?国货品牌很难的 ",就让花西子接连道歉,直播间销量应声而跌,直至上个周末仍未恢复。

据蝉妈妈数据,花西子抖音直播间销售额从 9 月初的 200 万元上下,降至 9 月 11 日的 7.5 万元 ~10 万元间,上周末虽然恢复至 100 万元上下,但仍相比此前常态销量砍去一半;此外,直播间的曝光量涨了 2~3 倍,但转化率断崖式下跌,意味着直播间里 " 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 的网友们,还不肯散去。

花西子抖音直播间的数据趋势,图片来源于蝉妈妈

反观另一边的主角李佳琦,受到的影响却并不大,仍在直播," 商品还是按秒抢空。" 有网友说道。

以往每当明星代言人塌房,品牌都是光速解约甚至追责的一方,而此次品牌却成了受气包,挨骂、道歉、赔钱一条龙。 躺枪的甚至除了花西子以外,还有与李佳琦关系密切的贝泰妮——上周,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被投资者问询直播事件影响。

在过去几年的新国货成名史中,李佳琦有着不可磨灭的痕迹。薇诺娜、蕉下、Ubras、诗裴丝 ...... 都以名不见经传的身份,通过李佳琦走向消费者,实现了从 0 到 1 的跨越。

但现如今,回看这些新国货的近况,2018 年开始密切合作的完美日记仍在亏损,2019 年合作的花西子成了黑心的资本家,贝泰妮的市值从上市初期 1200 亿元的高位,跌至 405 亿元上下,缩水近七成 ......

乘着李佳琦崛起的品牌,为何又比李佳琦先 " 塌 " 了呢?

01 品牌价值," 打不过 " 渠道价值

" 李佳琦 " 三个字,早已不代表一个 " 人 ",而是指向一个强大的销售渠道。

传统的线下零售,渠道是商场柜台、各级分销商店铺;线上时代,渠道可以是微商、电商店铺、达人 ...... 而动辄能够聚齐千万流量的大主播,是品牌们的核心转化渠道。

以薇诺娜为例,据报道,2022 年 1 月至 4 月,在未上架李佳琦直播间的这四个月,薇诺娜在天猫销售额约为 1.27 亿元 / 月;在 2022 年 618 预售当天,薇诺娜在李佳琦直播间的销售额为 1.66 亿元。这意味着,李佳琦直播间的一天,能抵品牌天猫渠道的一个月。

" 铁打的李佳琦,流水的新国货 ",本质是李佳琦渠道力量,对新国货品牌价值的 " 压倒 " 优势。

2018 年,李佳琦和马云的口红 PK,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品牌与渠道的博弈关系来看,在初期,新品牌们几乎完全依附于渠道。

这些鲜有人听闻的品牌,全凭李佳琦直播间的高曝光流量、高转化率,瞬间就能完成从 0 到 1 的突破。彼时,人们相信,只要进了李佳琦的选品队列,就等于半只脚迈进了成功,网络上常常会出现 " 大主播砍价、老板含泪答应 " 等各种话语权出让的现象。

而后,随着品牌们走过新手期,也开始和大主播争夺主动权,寻求多元布局。毕竟,相比于更广阔的线上销售渠道而言,某个主播仅仅是一部分。

以玉泽、欧莱雅等产品为例,都曾在大促节点布局自家店铺、其他头部主播,由此出现了与李佳琦直播间的 " 最低价争夺战 ",引发了多场闹剧。舆论高潮之时,玉泽被网友抵制,视作 " 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这也成为 " 渠道价值 " 打倒 " 品牌价值 " 的又一经典案例。

" 目前头部主播,在与品牌方的博弈中处于上风。" 知名品牌专家、" 李倩说品牌 " 公众号作者李倩对商业数据派说道, " 李佳琦事件会是一个转折点,之后,平台方、品牌方,都将借机重新考虑主播渠道的分配权和话语权。"

除了品牌与渠道的关系,在品牌如云的当下,不同品牌对渠道的争夺,也拔高了渠道价值。

在任何一个赛道进入红海后,渠道的价值都会大于产品的价值。谁掌握了渠道,谁就能最快得到转化。

正如超市里最好的展台,永远不缺供应商降价、返利、送礼,主播也是如此。只不过不同的是,超市的渠道力量是自有的,而主播的渠道力量,处于消费者口碑与同行竞争之中,更需要爱惜羽毛。

在过去几年,新国货品牌们为了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不断做 KOL 投放,抖音、小红书、知乎 ...... 此前,有业内人士评价花西子:" 有钱,有资本覆盖全网粉丝,连美食博主都不放过。"

明星带货,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争夺渠道,也意味着高投入。过于依赖渠道,会带来盈利困境。

早期的新品牌大多属于 " 资本品牌 ",背后有资本的加持和销售额的要求。对他们来说花钱甚至赔钱换销售额,销售额换更高估值都是合算的。但随着资本退潮、上市艰难,这条路就逐渐封锁了。

还有些传统的品牌方在资本品牌的围攻下,不自觉地内卷起来,抢达人覆盖率、抢直播间流量 ...... 陷入了渠道战之中。

财务数据显示,在 2019-2022 上半年,蕉下营收近 60 亿元,但广告及营销费用超 10 亿元,研发费用不足 2 亿元;2019 年 -2021 年,敷尔佳的销售费用分别为 1.15 亿元、2.65 亿元、2.64 亿元,而同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60 万元、148 万元、524 万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 0.04%、0.09%、0.32%......

由于广告费用开始超过研发费用,产品利润降低,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困难。

02 品牌卷成红海,营销何去何从?

依赖渠道不能长久,被 " 大主播 +KOL" 催熟,只认营销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有数据显示,国内新消费品牌的成立时间很短,大都是 5 年以内,但市场增长的速度非常快。2022 年天猫数据显示,有 410 个新品牌成长增速超过 100%,10 万中小卖家增速超过 100%。

" 当品牌增长快的时候,很多短板可能会被掩盖。 太过依赖的外界力量就像鸦片,品牌在不同阶段要进行策略调整,不仅仅要追求 GMV,关键得看有没有相应的东西去匹配品牌做沉淀。" 修远资本管理合伙人严明曾说道。

随着新品牌们走过了新手期,单个头部渠道的价值在下降,复购成为品牌增长的关键;如今品牌正在逐步回归产品,在品牌价值上下功夫。

回顾新国货的营销发展,化妆品行业媒体聚美丽在一份 2023 年报告中,将国货崛起的分为以下阶段。

自 2017 年开始,微商、社交电商、KOL 的成熟,带来了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品牌的崛起;

进入 2021 年后,硬核技术控、成分党密集出现,薇诺娜、巨子生物 ...... 聚焦敏感、保湿、美白等细分赛道,凭借功能性成分崛起;

营销与技术的结合,进入 " 品牌文化时代 "。

从技术的维度来看,仙瑟品牌创始人薛永红认为," 外资大牌能够一直占领消费者心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强劲的科技进步过程,让消费者不断感受到品牌的发展。"

随着此前阶段国货营销和技术的发展,未来数年竞争的关键突围点是以技术为支点驱动产品与营销的升级。

" 高端化、功效化、细分化、审美提升,都是未来的趋势。" 源码资本执行董事陈丹丹说道。

不过,一口气吃不了大胖子。品牌的建设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消费者不断复购、产生稳定的好感。

今年以来,也有不少 " 技术 + 营销 " 双强的新国货品牌开始高速发展。例如,对标戴森的 " 国产平替 " 徕芬,凭借高转速技术 + 短视频营销,成为行业前列;观夏,聚焦小众新兴的香氛赛道,填补了国货空白 ...... 相比快速增长,踏实的品牌建设变得更为重要。

不过,要让品牌价值,强于渠道价值,并不代表轻视渠道营销。

李倩提到,短期内,平台方流量的分配机制仍然是流量 " 马太效应 ",非头部效果不明显,品牌仍然无法脱离大主播。但此次的李佳琦花西子风波,也给其他品牌带来了启发。

" 品牌们更需要梳理品牌的 Mi(理念识别系统),在价值观与内容和渠道互相渗透的时代,保护好品牌安全,这是未来所有品牌都要补的课。"

" 如果巅峰留不住,那就重走来时路。" 活力 28" 三个老头 " 的直播间标语,一语道破了 " 花西子们 " 的未来。

做品牌没有捷径,从渠道能借来的光,但最终仍要靠自己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