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苏州街头的共享电单车你骑过吗?

2025-04-20 19:04 来源:爱尚秀 点击:

苏州街头的共享电单车你骑过吗?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市民发现苏州街头陆续出现了一些共享电动自行车(下简称:共享电单车)。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的优势不言而喻,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在如今全民关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背景下,面对共享电单车,又该如何管理和防范?

有了它出行更便捷 但目前车费贵、范围小

近年来,“地铁+骑行”的绿色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不少地铁站口常常停满了非机动车。共享电单车相比共享单车,速度更快、骑行半径更大,也更省力,一经面世,受到不少地铁换乘族的青睐。

市民吴先生家住葑门,在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附近上班,平时出行主要依靠公交和地铁。他介绍,如果坐地铁,需要2号线换4号线再换5号线到竹辉桥站,不但要绕路,下车后还得走上一段路,总的时间加起来得1个小时左右。因此,他更多选择公交换乘,先从月亮湾站到塘浦路东站,再换乘27路到葑门,不用走路,车费也更便宜。不过,乘公交也有烦恼,下班高峰时,星湖街容易堵车。一旦堵车,吴先生的通勤时间将超过1个小时。

前不久,他发现单位楼下多了一排蓝色的共享电单车,当天晚上下班,他就去试骑。从月亮湾骑行到塘浦路东站,4.11公里,时间花了16分48秒,费用3.5元。“时间比晚高峰坐公交去塘浦路东站要短,但车费比较贵。”吴先生说,他发现共享电单车虽然方便,但车速太慢、费用太贵,而且车辆所配的头盔很脏。

另一个让吴先生放弃共享电单车的原因是,骑行范围太小。根据该款共享电单车小程序显示,可骑行范围只有苏州工业园区部分地区和吴中区木渎地区。“从独墅湖往北,不能过斜塘河,我想去圆融时代广场附近也不行。”

记者致电平台客服,客服人员表示,用户确实只能在运营区蓝色线框内骑行,而且只能在规定的停车点停放,否则要支付违约金。“出了运营区域,车辆就没有信号,会断电,无法骑行。如果在运营区外还车,用户需支付20元违约金,如果在非站点还车,需支付8元违约金。”至于骑行范围为何这么小,客服表示:“这是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的,我们也没有办法。如果投放范围大一些,大家用起来肯定更方便。”

关于收费标准,客服介绍,目前是按时间计费的。起步价含10分钟时长2.5元,之后每10分钟加收1元。对此,吴先生建议,按里程收费更为科学。“下班时候容易堵车,还要等红灯,有些红灯时间特别长。我有一次骑4.45公里,花了半个多小时,收了我5.5元。”

改进服务、加强管理 才能既安全又便民

骑行体验是用户所关心的,安全问题同样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前不久南京市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让大家绷紧了“安全弦”。如果共享电单车大量推出,是否会增加安全隐患呢?

记者了解到,苏州市吴中区已从去年开始试点推广共享电单车。据当地城管部门介绍,吴中区木渎镇、甪直镇、郭巷街道均已试点投放共享电单车,共计投放5232辆。

对于充电安全问题,吴中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共享电单车采用的是集中充电、专人保养、专人换电的电池管理模式。运维人员根据后台显示的电量,集中更换电池。更换下来的电池会运送至就近的仓储中心进行集中充电。集中充电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充电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发生异常会立即断电,自动隔离周边环境,避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5000多辆车,日均周转率2.3次左右,服务用户数达40万人次、累计提供超500万次出行服务。”吴中区城管局局长王华刚说:“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市民对共享电单车的需求越大,私人电动自行车的利用率就越低。如果共享电单车能代替私人电动自行车,那就能大大减少在居民区充电的安全隐患。当然,如今确实还存在运营区域范围过小、费用过高等问题。相信在进一步扩大范围、有更多企业来参与竞争之后,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针对共享电单车推广开后的城市管理问题,王华刚说,城管部门应牵头制定共享电单车的管理标准、考核办法和退出机制,明确车辆检测标准,以此督促运营企业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同时,针对停车问题,应健全巡查机制,根据车的数量,配比日常运维调度人员,确保街面共享电单车容貌整洁、管理有序。

至于交通安全,共享电单车符合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标准,并获得3C认证,应严格遵循“一车一牌一盔”,每辆共享电单车均须购买保险,运营企业须进行长期监测,确保车辆状态安全稳定。

王华刚表示:“共享电单车在苏州还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势必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改进服务、加强管理,来实现便民利民的最终目的。毕竟从试点情况来看,市民对共享电单车还是有很大的需求的。”

(苏报融媒记者 璩介力 文/摄)

编辑: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