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高阳公主被杀原因应为谋反而非私通,与辩机私通乃后世添油加醋

2024-06-28 18:22 来源:爱尚秀 点击:

高阳公主被杀原因应为谋反而非私通,与辩机私通乃后世添油加醋

人总是喜欢去窥探他人的隐私,平时走在路上听到他人的街谈巷议,无非都是一些人的隐私问题。很多人就是喜欢以这种方式博得一时的嘴快。尤其是那些普通人只能仰望的大人物,人们都更喜欢去探听其隐私,而如果他们有一丝风吹草动,到了平民百姓或者后世人的嘴中和笔下就会变成滔天巨案,一个个人的添油加醋,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离奇当然也会越来越离谱。我们可能对这种事情感到特别反感,但是我们却躲不开,永远生活在别人的嘴里和眼中,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不是给自己做的,而是给别人做的。历来被编排得最多的除了自己的邻居之外恐怕就是那些名人了。而在古代,皇家无疑是最高不可攀,最具神秘色彩的了。很多人不了解皇家,又想知道皇家之事,于是也就出现了很多的传闻,到最后,传闻和真相之间的距离可能就有很大的差距了。唐朝著名的高阳公主和辩机的事情恐怕也属于这种类型。

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的执笔者辩机和尚的风月案。《新唐书》记载:“次子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尚高阳公主,为右卫将军。公主,帝所爱,故礼与它婿绝。主骄蹇,疾遗直任嫡,遗直惧,让爵,帝不许。主稍失爱,意怏怏。与浮屠辩机乱,帝怒,斩浮屠,杀奴婢数十人,主怨望,帝崩,哭不哀。”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遗直自言,太宗深责让主,由是宠衰;主怏怏不悦。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宝枕,云主所赐。主与辩机私通,饷遗亿计,更以二女子侍遗爱。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余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从宋仁宗之后,这个风月案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铁案。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个案子却有很多疑点。

成书较早的《旧唐书》对于这个案子并无记载,相比起来成书较晚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倒是对此记载得十分详细。而宋太宗朝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也并没有写高阳公主和辩机事,迄今为止也不知道《新唐书》到底是从何得知的。而且《新唐书》成书的过程中是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李世民

而且在《新唐书》里,高阳公主因此事和唐太宗之间父女失和。但是《旧唐书》记载,房玄龄病重的时候还是通过高阳公主跟唐太宗上书。这一点就可以证明,整个贞观朝,父女二人的关系还算正常,高阳公主并无失宠的迹象。而且房玄龄那时候一直在宫中养病,如果唐太宗已经疏远高阳公主的话,他也不会心平气和对高阳公主说话,还被起居郎记载,在永徽三年(652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如果她的“丑行”这时候已经暴露出来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更不会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

贞观年间,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作后序,唐太宗亲自过目钦定。如果高阳公主真和辩机有事并且已经传出,这篇序里当然不会详细提到辩机。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提及另一名大德道宣追怀往事,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道宣是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的“律宗”创始人,他对辩机十分思念,难道能相信他能做出与公主私通的事情吗?

另外,隋唐之时和尚的管理十分严格,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不被允许,二人因打猎碰上并行苟且之事这是违法行为,更不可能长期如此无人发觉,还成为佛教翘楚玄奘的译经大德。

而且如果真出现这种事,就房玄龄家那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高阳公主的婆婆卢氏,姑嫂韩王妃,小叔子房遗则等都不会对其放任自流,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将这件事上奏皇帝的。

所以二人之间的这种风月案说起来实在有些捕风捉影了。而高阳公主之所以被杀,是《新唐书》里一句很短的话:“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这种行为在古代是谋大逆的行为,这才是高阳公主日后被赐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