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社会 > 正文

​奏响“快乐的旋律”,杜菲领衔西岸美术馆秋季展

2023-11-10 23:20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奏响“快乐的旋律”,杜菲领衔西岸美术馆秋季展

" 快乐的旋律 " 现场

拉乌尔 · 杜菲,一个几乎让中国观众感到陌生的名字。然而,看过西岸美术馆上新的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拉乌尔 · 杜菲大型回顾展 " 快乐的旋律 " 后,几乎没人会掩饰对于这位艺术家的喜爱。

这位在多领域取得极高成就的法国艺术大师,以艺术传递生命愉悦。今年正值杜菲逝世 70 周年,展览完整回顾杜菲艺术历程,以涵盖绘画、版画、陶瓷及纺织品等在内 120 余件力作,并沿着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装饰艺术等现代主义艺术流变之路,全面呈现他广泛的创作领域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展览由蓬皮杜中心现代馆藏部主任、专注钻研杜菲逾 20 年的专家克里斯蒂安 · 布莱昂担纲策展。展览作品均甄选自法国蓬皮杜中心重量级藏品,并前所未有地调集了法国、西班牙等地二十余座美术馆及艺术机构的经典代表作。

拉乌尔 · 杜菲《格拉斯的风景》

杜菲创作不仅限于绘画,还深入装饰艺术、图画、版画等多种媒介。展览以同时遵循时间线和主题性的方式呈现,以 12 个章节带领公众领略艺术家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历程,并引领观众重访艺术家独特的现代之路。

杜菲早期艺术实践曾 " 流动 " 在现代艺术各种接连不断的风格之间。他从印象派起步,于 1905 年加入野兽派,又在保罗 · 塞尚的影响下于 1908 年开始尝试立体主义。他在多样艺术风格中的穿越被视为对自我的不断更新,直至上世纪 20 年代中期完成自我风格的构建,自此杜菲之名不再与任何特定的艺术运动相关联,而是与马克 · 夏加尔、亨利 · 马蒂斯和巴勃罗 · 毕加索等少数同时代艺术家一样,成为 20 世纪 " 独立艺术大师 ",并为所处时代的现代性做出独特贡献。

拉乌尔 · 杜菲《风景》(《电气精灵》习作)

杜菲在整个艺术生涯中不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并以令人钦佩的灵巧手法掌握各种介质。他不仅在架上绘画领域取得成功,也参与许多大规模公共艺术委托项目,更作为高产装饰艺术家,表现出了非凡天赋。

自艺术生涯伊始,杜菲就对装饰艺术全部领域有所涉猎。他创作过大受欢迎的时装设计和织物设计,成为上世纪 20 年代时尚界大革新的重要一员,从挂毯制作、陶瓷艺术,到戏剧装饰设计、书籍插画,杜菲在这些领域做出频繁而深刻的贡献,这在其同时代艺术家中绝无仅有。在实用艺术领域不寻常的活跃也对杜菲绘画实践发展产生了影响。

拉乌尔 · 杜菲《格尔玛死胡同工作室》

杜菲的创作被认为不落学院派痕迹,其明亮的色彩、生动的线条与活泼的个性相结合,传递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独有的纯粹愉悦感和生命魅力。

除了生命后期受战争影响的一些作品,杜菲被称为从未画过悲伤的画作,他与众不同的现代主义体现了 20 世纪最为乐观的一面。现代主义文学家与艺术评论家格特鲁德 · 斯坦恩曾评价道:" 人们必须沉思快乐。拉乌尔 · 杜菲就是快乐。"

拉乌尔 · 杜菲《红色小提琴》

杜菲另一点出众之处在于,他用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许多重大事件,对技术进步各种表现形式也极为热衷。

大展 " 拉乌尔 · 杜菲:快乐的旋律 " 将徐徐展开一幅生动的 20 世纪上半叶生活画卷:仪式典礼,运动赛事、现代化机器、外科手术、摩天大楼、滨海风光、赛马、旅行、音乐、饮食起居、名流肖像……

正如策展人克里斯蒂安 · 布莱昂所指出的:" 从许多角度来说,他都可以被认为 19 世纪法国诗人夏尔 · 波德莱尔所称的‘现代生活画家’ ";" 这些对时事的描绘堪比新闻报道,让我们看到,杜菲似乎想要将现代人的所有活动都囊括进自己的作品中,并同时宣示自己对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信念。他创作的作品显示出一种现代性,而他理解和展现这个不断演变的世界的方式也同样如此。"

拉乌尔 · 杜菲《特鲁维尔的广告牌》

展览中,杜菲史诗级巨作《电气精灵》首次亮相中国。该恢弘巨制是杜菲于 1937 年受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之邀的委任创作,亦为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电气精灵》通过神话与寓言故事的交融,描摹了从古至今的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达 · 芬奇、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在内的 111 位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的肖像,不仅展现了电力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也同时歌颂了人类自古以来在物理学尤其是电学方面的成就。

杜菲为还原当时的巨型壁画,于晚年通过版画的形式再绘《电气精灵》,得以与当下的观众分享当时的杰作。

拉乌尔 · 杜菲《电气精灵》

值得一提的是,特展 " 快乐的旋律 " 以《自画像》开篇,与西岸美术馆当前的常设展 " 肖像的映象 " 中的杜菲作品《戴软帽的自画像》创作于同年,更与常设展的 " 肖像 " 主题和 " 自画像 " 版块遥相呼应。

观众在观看 " 快乐的旋律 " 的过程中,可以经由艺术大师创作生涯深入 20 世纪上半叶风起云涌的前卫艺术运动,移步常设大展 " 肖像的映象 ",则可以看到由诸多艺术家个案串联起的现当代艺术史,两者形成点面和互文关系,为观众提供了感受和探寻艺术史的多个维度。这也延续了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 " 深耕 " 现当代艺术史的意图和实践。

崔洁个展 " 礼物 " 现场

西岸美术馆秋季展览中,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联合策展项目崔洁个展 " 礼物 " 与 " 快乐的旋律 " 同期开幕。

作为西岸美术馆展厅 0 首个以绘画为主要媒介的艺术个案,展览通过崔洁的十余件绘画新作以及一系列与城市公共景观相关的文献资料,与观众一同去探寻上海这座城市中建筑、雕塑以及生态的嬗递更替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与回忆。

马克 · 迪 · 苏维洛《拥抱》

与此同时,西岸美术馆户外公共区域还持续呈现诸多开放、共创的艺术新项目,与观众 " 共栖 " 艺术图景。

其中包括:国际知名雕塑家马克 · 迪 · 苏维洛(MarkdiSuvero)的大型雕塑作品《拥抱》(Hugs)、艺术家郭熙的公共艺术项目 " 无尽影院 "、由艺术家崔洁发起的 " 上海菜园 " 计划以及最新装置互动共建展衍生项目 " 蔓漫生长 ",为观众生成跨越时间、空间的情感共鸣,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勃勃生机。西岸美术馆亦希望试图通过如是公共性、共建性的尝试,去消弭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在互动中尽情探索艺术之美。广受欢迎的常设展 " 肖像的映象 "、装置互动共建展 " 蔓舞奇境 " 亦持续对公众开放。

作者:范昕

文:范昕 图:西岸美术馆提供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