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秀 > 娱乐 > 正文

​初代女神回归,可没人记得她了

2023-06-15 06:54 来源:爱尚秀 点击:

初代女神回归,可没人记得她了

那些沉睡的记忆都浮现出来了。

那些该死的。

充斥着年轻的肉体,和带血的刀子的记忆。

原因只有一个——

陆小芬。

两个月前,Sir 看新闻,被一则消息惊到:

这个名字 …… 你有多久没听到过了?甚至于,年轻一点的观众,都很可能完全不知道。

但 Sir 如果说。

她足以代表一个时代,一个艰难呼吸,却又拼命撕破黑暗,寻找点点光明的时代呢?你会不会觉得 Sir 是夸大其谈?

她是金马影后。

是一代人的性感符号。

也是李敖笔下那个,拼命 " 挣脱乳房束缚 " 的人。

但,她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拍电影了。

为什么这么多年后,她会突然复出,拍了部《本日公休》?

为什么一复出就拿下了日本大阪电影节的影后?

或许。

答案,我们在这部电影里都能找到。

但在此之前。

我们想多聊几句陆小芬,以及那个看不见光的时代。

01

台湾黑电影与 " 女煞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台湾,那仍然是个保守的年代。

不谈政治氛围。

光是电影,也不见得如我们后来想象得那么 " 多姿多彩 "(这时间萌生了侯孝贤、杨德昌等新电影的代表)。

一个例子。

" 削苹果 " 事件。

侯孝贤、万仁等执导的电影《苹果的滋味》因为涉及到驻台美军撞人事件,当局怕影响不好。

于是。

文工会决定删减部分场景。

听起来很意外?

没错,当年的影坛,崇尚 " 健康写实 ",讲究 " 三观 " 要正,拍个鬼片需要在片尾注目这是 " 一场梦 " 或是 " 一次幻想 ",而那些跑去香港拍风月片赚钱的女明星呢?台湾当年有个 " 脱星管理条例 ",让你 " 有去无回 "。

总之就是,严控文化导向。

但。

大概是那个年代很多人都 " 天生反骨 " 吧。

你要删我的片?

那我就在报刊上登文抨击你,把高举的剪刀硬生生地按了回去。

你要严控裸露?

那我就疯狂地擦边,而且以 " 正义 " 之名,拍了一大堆女性复仇片。

而后者。

最出风头的,便是陆小芬。

很多人对陆小芬的第一印象是她演了部 " 禁片 ",《上海社会档案》。

这是部改编大陆作家作品的电影。

因为涉及那十年的阴暗面,在很多年前,一度在地下渠道流传甚广。

单看这张海报。

一个袒胸露乳的女子拿着匕首往自己的胸上划上一刀,看起来就疼。

而故事我们就不说了。

总之就是一个 " 烈女 " 式的护士如何被当权者逼疯的过程,很多年后 Sir 还记得结尾档案被销毁时的那段话:

不过任何罪行都会写在社会的档案里

活活刻在受害人的心里

这是谁也销毁不了的

可以这么说。

凭借出色的表演和大胆的演出,陆小芬一战成名,成为了无数人的梦中情人。

但仅仅如此吗?

不。

接下来几年,陆小芬拍的女性复仇片越来越多。

《疯狂女煞星》。

陆小芬饰演的女子被强暴,却被指责不检点,于是当法律不公,社会不正时,她只好大开杀戒,以暴制暴。

《冷眼杀机》。

前任情人的女儿精神失常,手段毒辣,于是陆小芬饰演的女记者只好奋起反击,阻杀这疯狂。

而其他,《女贼》,冷艳女贼反抗黑帮,《痴情奇女子》,外遇丈夫谋害妻子,总之你看到的永远会是一个 " 疯狂 " 的陆小芬、一个 " 飒 " 的陆小芬,一个性感与倔强交织着的陆小芬。

暴力、软色情交融。

当年还流传一个说法,叫 " 三陆一杨 "。

也就是说,陆小芬与陆仪凤、陆一婵、杨惠姗四人,主演了大多数的女性复仇片。

她们一边在揭露着各种社会黑暗面。

另一边又把这些社会矛盾夸张化。

在争取自由。

也同时将这争取的过程奇情化。

还记得李敖写过的那篇文章吗?《陆小芬的乳房问题》。

李敖当然并不是真的对陆小芬有多大兴趣。

在他眼里。

陆小芬的性感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反抗。

而这,也是此类电影卖座的核心。

但你要说陆小芬只是卖弄性感?

那恐怕也真是小瞧了她。

1983 年,陆小芬出演王童的电影,《看海的日子》。

她依旧演了一个看上去很吸睛的角色——妓女白玫。

她依然遭遇屈辱——她养活了一家人,但她不仅没有得到报恩,还受尽了养父母家所有人的白眼。

但。

这部电影重新塑造了另一种,不再复仇的陆小芬形象——再次回到家乡后,被家人和村里人重新接纳。

是的。

不再奇情,不再复仇,转向一个社会 " 正常女性 " 的陆小芬终于被主流肯定了。

这个角色让她拿下了生平第一座影后奖。

更让她变成了老一辈台湾女性的代表。

而之后的《桂花巷》和《晚春情事》也是让她接连获得了亚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

只是。

从此之后,我们记忆中的陆小芬再也 " 不见 " 了。

02

老年新人

陆小芬此次回归大银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英姿飒爽不再。

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副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形象。

横眉冷对,真的变成了孺子牛。

在电影中,她饰演了一个家庭理发师的角色。

看到儿女感情有问题时不忍揭穿。

看到老顾客行动不便时便开长途亲自上门。

一个重情重义的好人。

为什么陆小芬时隔二十多年会接这样一部烟火气十足的电影?

Sir 觉得,和她本人的性格脱不了干系。

陆小芬并没有像银幕上呈现的那样,是个狠角色。

她不自信——

还记得许鞍华对她在《客途秋恨》里的表现并不满意。

陆小芬似乎不大明白,有时她演表情 A,会令观众有 B 的印象。譬如如果戏里她演得呆头呆脑的话,观众会很同情她,但她就是不明白,坚持要做到自己很好,以为这样观众才会喜欢她,她不肯在银幕上做坏人,又不喜欢造型。

这样的批评,陆小芬也并未表现出丝毫异议。

她不善交际——

在拍摄《上海社会档案》时,导演要求陆小芬把刀狠狠插进胸脯,因为用力过猛,导致肋骨痛到不行,直到现在她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力道和恐惧。

但她并不会说 " 不 "。

她极其低调——

《本日公休》的导演傅天余说。

陆小芬此次复出,在片场里与导演和摄影师交流都是客客气气,战战兢兢的样子。

所以这样的性格,本就不是浑身带刺。

而更多地,是平淡安逸,专注于生活本身的每一个角落。

演艺圈?不合适的。

也是因此。

上世纪 90 年代初,她赴美进修,拿到了戏剧博士后,其实就已经逐渐减少演出的频率了。

而 20 年前她息影后,更是开了一家芳疗工作室,用植物精油,辅助人们恢复健康。

而她则成了一位芳疗师。

这个职业和电影里的理发师很像。

"客人把背部交给你的时候,跟他们聊天触动了内心,他们也会流泪。理发师其实也一样,也是心理治疗师,习惯了就会一直来,变成常客。"

不求大富大贵。

只求每日里能陪老顾客们聊聊天,报报平安就好。

所以说。

从生活里走出来的陆小芬,也在往电影的生活里走去。

与其说她复出。

不如说,她想把自己的生活状态留在银幕上。

那么细水流长波澜不惊。

那么情意绵绵温情脉脉。

她不是在反抗人们赋予她的标签。

而是在找回,她本该属于自己的定义。

03

非必要独立时代

但仅仅是烟火气吗?

电影里两场关于柠檬片的戏——

一是大女儿事后才知道原来上次母亲来台北找她,不是为了送柠檬片,而是想告诉她男友出轨的事情。

二是一场大雨下来,膝盖疼痛的母亲,没来得及去天台收柠檬片。

说的是什么?

意思是,这些打湿的柠檬片还可以再晒干,但是当时母亲没能跟大女儿说出的话,却只能消失在暴雨里。

是的,终究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是陪伴,与牵挂。

所以你看。

在年轻人都在担心 ChatGPT,那些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他们的工作的时候。

像阿蕊(陆小芬 饰)这样的老年人。

就算儿女都说阿蕊开长途上门给熟人许牙医剪发,一点都不划算,就算女儿告诉她现在的理发店都用大数据提醒客人来剪发,不再打电话提醒。

她还是翻开了那本厚厚的电话薄。

提醒对方过来剪发的同时,何尝不是在寻求一种陪伴?

她说,"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什么关系才能互相关心吗?"

就像她的女婿,即便与她女儿离婚了,依然和阿蕊如亲人般相处。

就像许牙医,即便住在很远的地方,阿蕊还是开车前去帮他理发。

其实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阿蕊在寻找的精神信仰,也是她能一个人开车上路的原因。

Sir 记得前段时间,大家都在歌颂五十多岁自驾旅行的苏敏,是女性偶像。

殊不知她无意于成为谁的偶像。

她找寻的其实也是精神信仰。

而陆小芬呢?

在台湾黑电影时期,她代表了因为对现实不满而反抗的刚烈女子。

但如今,正如她所说," 这部片子不同于以往小说式的内容,感人,贴近普通人。"

两种差异鲜明的形象,其实也反映了时代变化引发的大众心境变化。

过去激烈的时代,人们需要典型的形象,给予人对抗社会的力量;而在人人都能成为偶像的时代,她做回了普通的大多数人,给予人面对平凡一生的力量。

就像电影里给即将离世的许牙医理发的那段。

当阿蕊把头发一道一道地梳下去。

我们看到了历史。

看到了恩怨。

更看到了曾经,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真切的互助与温暖。

而那份温暖。

在当下,早已逐渐远去,几近消逝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